当前位置:沙虫的功效与作用-干沙虫批发价格健康准妈妈要当心寨卡病毒 它专门袭击孕妇和新生儿
准妈妈要当心寨卡病毒 它专门袭击孕妇和新生儿
2022-05-22

默默无闻了几十年

寨卡突然在美洲发疯了

寨卡,是一种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同样通过这种蚊子传播的病毒,还有登革热和黄热病。不过相比耳熟能详的后两种病毒,寨卡病毒对人类而言显得有些陌生。

昨天,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副教授潘程远告诉记者,自从1947年有研究者首次在乌干达寨卡森林中的一只猴子身上分离出这种病毒之后,全世界一直只有零星的感染病例。在2007年前,仅在非洲和东南亚出现过小规模爆发。正因为如此,医学界对这种病毒所导致的疾病了解非常有限。

在这次大爆发之前,人们一直认为感染寨卡病毒的患者只会出现轻微发热、皮疹和结膜炎等温和的症状。澳大利亚传染病医师协会的传染疾病专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副教授桑佳亚克表示,这些症状只会发生在25%的感染者身上,约一周后有所好转,而75%的感染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这是寨卡一直没有引起太大重视的另一原因。

但是在2015年,在巴西大范围出现的新生儿缺陷,改变了人们的认识。

美国科普作家Dina Fine Maron在《科学美国人》2016年2月刊上发表文章称,2015年,巴西发现了3000多例小头症,比前一年增加了20多倍。(小头症是一种无法治愈的出生缺陷,患儿头部异常地小,而且很可能附带神经损伤。)

陈冯富珍在WHO的紧急会议上表示,寨卡病毒是导致这场危机的最大嫌疑人,“小头症出现最多的巴西东北部地区,恰好也是寨卡病毒正在流行的地区。”

就在上月中旬,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已经向本国妇女发出呼吁,建议她们在2018年之前不要怀孕,因为有证据表明,寨卡病毒可以穿过胎盘屏障。

研究者在两名怀有小头症胎儿的孕妇的羊水内发现了寨卡病毒。而且,与寨卡同属的病毒,会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进行复制,这可能也正是寨卡病毒导致小头症的原因。

除了有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症,寨卡病毒还可能引起一种自免疫疾病——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会遭遇神经受损甚至瘫痪。在法属波利尼西亚,过去几年寨卡病毒流行的时期,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也增加了20倍。

病毒传播者是埃及伊蚊

它的亲戚就活跃在浙江

一直默默无闻的寨卡病毒突然变得高调起来,它到底怎么传播的呢?

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主任技师杨天赐告诉钱报记者,尽管有研究称寨卡病毒也会通过性接触传播,但绝大多数病例都是通过蚊子传染的,它的主要传播者,是埃及伊蚊。

埃及伊蚊主要在热带地区生存,喜欢潮湿、多草木的地方。这就从环境因素解释了为什么此次寨卡病毒大爆发地在潮湿多雨的巴西。杨天赐说:“在海南岛、广东雷州半岛等地,都有埃及伊蚊分布,但是数量不及南美地区。”

但在我省,聚集着大量的白纹伊蚊部落。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都属于伊蚊种属,个头差不多,但是花色不一样——埃及伊蚊比较武相,背部有一道镰刀状的条纹;白纹伊蚊很文艺,穿着黑白相间斑纹罩衫,在江浙俗称“花蚊子”。

花蚊子并不是花瓶蚊子,它们是对人类攻击性最高的蚊子——喜欢叮人,更擅长传播疾病。白纹伊蚊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对人的攻击力最强,有“亚洲虎蚊”之称。同时,伊蚊的生存能力非常强,喜欢住在闹市区,水面越小越容易滋生。如果条件非常合适,母成虫完成“产卵——孵化——幼虫诞生”这样一个周期,生出一只伊蚊,只需要10天。一年中,一只母伊蚊能够繁殖十几代后代。

伊蚊警觉性比按蚊、库蚊高好多,一有动静就蹿,想用手杀死可不容易。并且,这些蚊子是蚊子界的“白富美”,吸血习惯很“妖孽”——少吃多餐,多次吸血。

杨天赐说,从理论上讲,白纹伊蚊也会传播寨卡病毒。所以春暖花开之后,我们要拉紧一根防蚊的弦。可以做的是,尽量减少城镇有适合伊蚊繁殖生长的积水、潮湿的环境。

目前,WTO不建议就美洲国家的寨卡病毒病疫情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我国也未发布旅行限制的建议。杭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的专家任晓宾医师告诉记者,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即从接触病毒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并不为人所知,可能为几天。疾病症状与诸如登革热等其它虫媒病毒感染类似,包括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这些症状往往较轻,2到7天自愈。寨卡病毒病还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

目前尚无疫苗用于预防。

目前杭州市疾控部门已经采取措施

1、密切跟踪全球的疫情进展,及时开展风险评估;

2、开展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发现、诊疗能力和报告意识;

3、加强实验室技术准备,已经配备相应的检测试剂,确保发生输入性病例后能第一时间开展检测;

4、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清除蚊虫孳生地;

5、开展健康宣教工作,普及防治知识,尤其是针对出境旅游人员,外出旅游要防止蚊虫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