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中国“国技”的武术,是东方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如今,它以独有的魅力和迷人的神韵,大步迈向世界体坛,走入奥运。
在人类发展的初期,人们便懂得用防御野兽的,但这并不是武术,而是本能的自卫,有“武”而无“术”。大约商周以后,随着战争发展的需要和铁制兵器的出现,产生了构成武术基本要素的专用兵器及其使用技术。与此同时,徒手格斗术也开始出现。明代是我国武术的鼎盛时期,那时各种风格的技术流派纷纷涌现,拳术器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中国武术的内容精深,流派林立。据统计,流传于全国各族人民中的武术拳种就有320多种,拳术套750多种,长短、软硬、单双器械样样俱全,各种器械套720多种。从史前直至清初,中华武术一直存在着军派武术和民间武术两大并行体系,它们既互相区别,又相互影响,构成了中华武术的主要格局。到了明清时期,特别是进入近代,由于火器的发达,传统军派武术日渐衰微,不再用于直接作战,但作为健身和防身技艺的武术,依然在民间不断发展,并完成了自己的体育化进程。
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受到中华传统哲学、美学、中医学、军事学、伦理学、教学、文艺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的深刻影响。如“太极”是中国哲学中的术语,生的本源,“太极拳”就是以太极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拳术;“八卦掌”就是以八卦的八个方位来比附人体各部位,借“易”理来说明拳理。武术中的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等战略原理,以及虚实开合、进退攻守等一系列技法,无不体现了深邃的哲学思想。中国武术向来以武德为重。“艺无德而不立”,没有的品德就难以造就超凡的上乘武功。三国时代,曹丕与邓展较量剑术,以点到为止,一直是后世武林中人津津乐道的典范。作为东方特有的传统文化,武术把养生健体、与技击融为一体,一招一式都要求势正神圆,既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让人感到健力美、技巧美、神韵美、武德美的和谐统一,又具很高的实用价值。所以说中国武术不仅蕴含着我们民族传统文明的美德,而且讲究外练内修、形神兼备、德艺并重、术道统一,包含着东方的神奇奥秘,可谓人类文化的瑰宝。
中华武术,把这份财富献给世界人民,是华夏子孙的义务。早在2200年前的秦始皇时代,徐福等人就把中国的剑术带到了日本。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交流最兴盛的时期,中国的台州南拳、温州南拳相继传到了日本,成为以后日本的空手道和合气道。日本的“空手道”原名就叫“唐手道”,“空”和“唐”日语是同义,许多从日本学习拳法的外国人,依然称之为“唐手道”。清末民初,中国著名的武术家霍元甲及其创办的“精武会”,把中国武术广泛于东南亚。1936年,以郑怀贤等9人组成的中国武术代表队,在法国进行表演,轰动了第11届奥运会。
新中国的成立,为武术世界创造了优越的条件。1960年6月22日,中国武术队应邀赴前捷克斯洛伐克表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武术第一次跨出国门。同年12月15日,22名武术队员又跟随总理出访缅甸,从此打开了新中国武术世界的大门。1985年8月,第一届国际武术比赛在西安举行,同时由中国领衔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备委员会。紧接着,欧洲武术联盟、南美洲武术功夫联合会相继成立。1987年10月,亚洲武术联合会正式成立,同时举办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到1989年底,我国共派出武术代表团、队和援外武术教练1400多人次,遍及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1988年,亚奥理事会决定自亚运会开始,将武术列为正式项目。1991年,又举行了首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中国武术已走进了亚洲奥林匹克竞技场。2008年奥运会,为中国武术进入奥运创造了良好契机。国际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已将中国武术列入奥运会的特别项目,这对中华武术的继承与发展,必将是强有力的推进,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体育与文化的一大贡献。